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出一种细菌酶,这种酶是导致克罗恩病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失衡的原因。这项新研究于本周在线发表在《科学转化医学》杂志上,表明消灭肠道微生物群中的大部分细菌,然后重新引入一种缺乏这种酶的“好”细菌,即尿素酶,可能是更好地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。
“由于参与这一过程的是一种酶,因此它可能是一种有对性的解决方案,”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、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胃肠病学系研究副主任、医学博士 Gary D. Wu 说道。“我们的想法是,我们可以以某种方式&luo;改造&ruo;微生物群的组成,使其缺少这种特定的微生物群。”
肠道微生物群失衡——“坏”细菌多于“好”细菌——被称为菌群失调,是由环境压力因素引起的,如肠道炎症、抗生素或饮食。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克罗恩病和其他疾病的诱因,但研究人员尚未完全了解这种关系背后的机制,他们希望为患者找到更健康的细菌平衡。克罗恩病是一种炎症性肠病,影响着美国近一百万儿童和成年人。
在一系列人体和小鼠研究中,研究人员发现,一种名为变形菌的“坏”细菌以尿素为食,而尿素是一种最终会回到结肠的废物,在菌群失调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。